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活态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现状,探索其有效传承路径,来自湖南工商大学的队伍——新宁拾遗队,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于8月19日至8月22日前往新宁县对当地的非遗进行实地调研。
8月19日,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三下乡调研队(以下简称“团队”)正式进入新宁,第一站立即奔赴当地文旅局进行基本调研。在和当地文旅局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当地有十几种有名有姓的非遗文化,如岩鹰拳、崀山峒歌、竹根傩面、八峒瑶族跳鼓坛和瑶族傩戏。
近观岩鹰拳,敬访刘烈红
随后,团队首先去拜访了岩鹰拳的传承人——刘烈红老师。经了解,刘老师认为当今岩鹰拳传承的最大问题是经费不足。刘老师经营着的“金鹰文武学校”——一所将九年文化教育与武术教学结合的学校。在经过疫情重创之后,经费不足和生源不足这两座大山从天而降,这所学校便难以恢复往日辉煌。
图为团队成员与刘老师合影。张振明 供图
聆听峒歌美,切问瑶族事
8月20日,团队成员们为了深入了解崀山峒歌这一珍贵的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与崀山峒歌的非遗传承人杨冬莲女士进行采访交流。
采访过程中,杨女士讲述了崀山峒歌的起源、发展以及传承所面临的挑战。她表示,崀山峒歌承载着崀山人民的历史与情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中,崀山峒歌面临着缺少制度支持、濒危风险高和传播范围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表示,可以采取创新作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崀山峒歌。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杨女士。沈天睿 供图
谈竹根傩面,承非遗精神
8月21日,团队深入新宁舜皇里了解竹根傩面这一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讲堂主讲人陈孝友先生进行采访,同时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感受到了傩面舞的独特魅力。
讲座过程中,陈先生讲述了竹根傩面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传承现状。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与冲击中,竹根傩面面临着缺少制度支持、传承人流失和传播范围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采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融入教育体系等措施来保护竹根傩面。
图为团队成员跟着陈孝友先生学习傩面舞。张振明 供图
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关键路径。
目前,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应致力于挖掘非遗文化背后丰富的历史内涵、文化价值及社会意义,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传承路径。
面向未来,湖南工商大学“新宁拾遗”三下乡队伍将继续积极为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同时,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一代关注和参与到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让新宁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团队: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新宁拾遗队。文:张耀匀 曹琳悦。图:沈天睿 张振明。老师:刘婷昱,谭智鸿 ,李梦龙。通讯员: 欧阳涛 )